·柳忠勤·股票配资平台大全
吴城堤上草萋萋,楼观苍茫曙色微。
一自英雄争战后,两川鸥鸟自忘机。
青山拍拍风沙满,红叶萧萧浦树稀。
遥忆故乡何处是?望湖亭下有渔矶。
----解缙《望湖亭》
鄱阳湖畔望湖楼
自小崇拜解缙,说书人讲述少年解缙戏谑豪门公子的诗:“春雨贵如油,下的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令我记忆犹新,至今读来仍然忍俊不禁。
此次生态文学采风来到鄱阳湖畔的吴城,登临巍峨的望湖楼,大明王朝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大学士解缙的又一首名诗《望湖亭》跃入眼帘,既展现了战争过后的景象,也流露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导游小宋见我在这首诗前驻足不前,随即走了过来:“解缙这首诗里“一自英雄征战后”写的是明朝初年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的十八年交战。其实,对吴城损毁最为严重的是一九三九年日本鬼子对吴城血与泪的洗礼:一九三九年春,侵华日军以部分海军为前锋,在飞机炮舰掩护下强渡修河,向吴城镇进逼。一连数日,日军每天用舰艇向吴城扫射,飞机在空中轮番轰炸,致使大火连烧数日,吴城房屋损失百分之七十以上,四十多家会馆大部分被烧毁,昔日繁华的商贸文化重镇,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日军在吴城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豆豉街、下街头一带,尸横遍地,血流成溪。躲在万寿宫内的二十多名妇女被集体轮奸后抛入赣江。日军还挨家挨户翻箱倒柜,抢劫民宅,导致十室九空。
展开剩余88%吴城有着二千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颇负盛名,史称"西江巨镇,拔起中流,蜿蜒数里,大江环其三面。民萃族而居,日中为市,商艘趋之","一镇六坊八码头九垅十八巷",享有“装不尽的吴城,卸不完的汉口”之美誉。结果,一场战争,吴城人口从抗战前的十万余人锐减至仅余数千人。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此外,吴城的大量古建筑、名胜古迹和文物古董也被日军洗劫或损毁殆尽。吴城变成了无城,吴城百姓被推进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吴城人民并没有就此倒下。一方面,战争打响之后,吴城人民在后方默默支持抗战,为战士们缝补衣物,准备干粮;妇女们则组织起来,照顾伤员,传递情报。吴城的抗日故事,是一曲悲壮而又激昂的战歌,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古镇人民的不屈与坚韧。
吴城,一街两巷,古色古香
新中国成立后,吴城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逐渐修复了被战火摧毁的家园,并努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如今的吴城,春天,万物复苏,候鸟迁徙,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夏天,湖水荡漾,荷花盛开,一片宁静祥和;秋天,芦苇摇曳,金黄一片,宛如金色海洋;冬天,候鸟云集,万鸟齐飞,场面壮观,令人震撼。特别是每年的深秋时节,近百万只候鸟从遥远的亚欧极寒之地,飞跃万里奔赴鄱阳湖畔的吴城栖息越冬。这些白色精灵在湿地上翩翩起舞或驻足静立,洁白羽毛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吴城虽然已不复当年,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然大幅度提升,古镇韵味和历史底蕴得以保留,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集于一体,一年四季,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光临吴城旅游观光。
吴城街头,小桥流水,石桌石凳、韵味十足
吴城涅槃重生、再现辉煌的历史提醒我们:牢记过去,勿忘国耻!只有举国不怠,中华民族才能长盛不衰!
“哎呀,小宋,这和山东台儿庄何其相似乃而!”“啊……”侃侃而谈的小宋止住了话题,转而把目光投向了我:“你看,台儿庄和吴城一南一北,都在运河之上,都是水运助推了城市发展。古时的台儿庄,富庶繁荣,明清时期,街巷已有一百多条,是大运河沿岸唯一保存古河道、古码头、古驳岸、古村庄遗迹最完整的村庄。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对这里的美景赞不绝口,欣然题写:‘天下第一庄’。 可以说,当年台儿庄的繁华一定能够与吴城媲美。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三个师团大举南下,意图占领战略重镇台儿庄,进而占领徐州,逼迫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缴械投降,于是,台儿庄大战爆发,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李宗仁指挥下,与日寇在此决一死战,歼灭日本鬼子一万多人,形成了台儿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成为了中华民族抗击日寇的不朽丰碑。然而,这场战役也给台儿庄带来了灭顶之灾,千年古城在战火中化为废墟。那时候的台儿庄,城市建设滞后,横贯东西的大运河两岸杂草丛生,游人寥寥。
二0 0一年七月,我们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考察团一行十八人,浩浩荡荡开进台儿庄,把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区的第一块牌子挂在了抗日名城,调动学会丰富资源助力台儿庄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十万亩涝洼地的治理。经过三年努力,把低于微山湖湖底、四季烂泥滩的十万亩涝洼地改造成为夏季稻花香、秋来粮满仓的高产丰产田。后来,枣庄市的领导同志为了恢复台儿庄繁荣,遍访全世界的博物馆,然后按照博物馆存留的照片、图片,调集枣庄全市资源,重建台儿庄古城。在保留历史遗存和原貌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工艺和功能需求,使如今的台儿庄成为了一个集休闲度假、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一知名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运河的韵味、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古代的繁荣到近代的战火洗礼再到如今的魅力无限,台儿庄和吴城一样,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也书写了自己独特的辉煌篇章。
水城台儿庄,诗情画意,风光旖旎
心绪随着吴城、台儿庄凤凰涅槃的历程激荡,双脚己在小宋的引领下踏进古色古香的吴城街区。吉安会馆、点将台、荷兰天主堂、万氏贞节坊……,一街两巷,古色古香。我举起相机正要拍照,迎面涌来一股人流,乌泱乌泱,见首不见尾,诧异间,小宋清靓的噪音传了过来:“这是香港至吴城的专列到了,赶的早不如赶的巧,今天是第一班,你们赶上了,八百多人呢!”只见这队人马,填满了不算宽绰的吴城大街。小宋带领我们一行融入人流,穿街走巷,随着“豆豉街”三个字映入眼帘,一栋典型的清末民初风格的建筑展示在眼前。
民国小洋楼:章亚若故居
“这里是章亚若故居。”
“章亚若故居?蒋经国的那位如夫人吗?”
“是呀,正是,台北市现任市长蒋万安的亲奶奶。”
“哎呀,太好了,这可真是送给我一个惊喜呀!”
我这个人喜欢历史,尤其喜欢研究近代、现代史。想当年,大公子蒋经国从苏联回来,乃父蒋介石为历练自己的儿子,把他放到江西赣南,担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时年二十九岁的蒋经国,肩负着多重使命来到这里,开启了他在赣南长达六年的独特经历。蒋经国抱负远大,甫一入主赣南,便出手不凡,他提出“建设三民主义新赣南”的口号,立志实现“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五有”目标 ,并制定了《建设新赣南三年计划》,试图在这片土地上进行一场全方位的革新。
生在吴城的章亚若。十八岁时与表哥唐英刚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两子,取名为唐远波和唐远辉。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唐英刚的突然离世,如同晴天霹雳,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章亚若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独自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九三八年,日军的侵略打破了中华大地的宁静,章亚若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毅然决然地走出家门,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在朋友的热心介绍下,章亚若进入了江西省妇女生活改进会工作,凭借出众的才华与热情,很快便在工作中脱颖而出。蒋经国推行“赣南新政”,章亚若因工作出色,被推荐到蒋经国主持的江西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工作,担任秘书,与蒋经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逐渐公开化,一九四一年底,章亚若发现自己怀孕。在蒋经国的安排下,她前往桂林待产。一九四二年正月十五,章亚若在桂林医院产下一对双胞胎男婴,取名为章孝严和章孝慈(后改为蒋孝严、蒋孝慈)。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同年八月十六日,章亚若在桂林医院被人注射毒针身亡,年仅二十九岁。至今,是谁注射毒针害死章亚若?有人说是老蒋指使,有人说是小蒋安排,也有人说是手下干将为了维护蒋家名声,善自为之。如此莫衷一是,至今没有定论。眼前的章亚若故居,门楣“民国小洋楼”。相传最初由比利时传教士建造,后成为章亚若一家的居所。建筑面积约六百平方米,上下两层,砖木结构,青砖墙面,拱形窗框,门前有一对石狮,整体风格古朴典雅。如今,章亚若故居已被列为永修县县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故居里的图文实物,见证了章亚若的成长历程,但是,我认认真真看完全部介绍,还就此请教故居工作人员,遗憾的是,章亚若之死的谜团仍然无解。
章亚若女士
作者留影于章亚若故居
怀揣怏怏的心情走出章亚若故居,转念一想,章亚若的故事己然成为历史,而许多历史之谜后人是难以解开的。武则天的无字碑,李自成的生死迷,乃至顺治出家、太后下嫁、雍正被刺等等,无一不成迷案,至今无解,何况是一个小小的章亚若呢!于是,我释然了。
蓦地,我自己“扑哧……”笑啦!
“咦,您笑啥呢?”随行的生态文学委员会秘书长万芊望着我的神情,一脸不解!
“笑啥呢?笑我这个人好运气,经常收到生活给予的惊喜!”我对着万芊的一脸不解:“林徽因知道吧?”
“林徽因谁不知道呀,大美人、大才女,‘人间四月天’,怎么啦?”
“林徽因可是我一直以来都都非常喜欢和崇拜的伟大女性。三年前,应中国文化促进会的邀请,我到四川宜宾参加会议,那天下车来到会议酒店,接过工作人员递给的会议安排,其中居然有参观考察李庄林徽因故居的项目。我大喜过望,此前我看了不少林徽因的文章,知道八年抗战期间,林徽因一直生活在李庄,但是却忽落了李庄就在宜宾,你说巧不巧!”
“是的,真够巧的,想哪到哪,您好幸福呀!”
李庄,林徽因、梁思成故居
那一天,李庄林徽因故居里里外外让我看了个遍。我站在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俩共同设计、建造的五间平房面前,浮想联翩。一九四零年,林徽因随梁思成来到李庄,在这里生活了六年,度过了一段艰苦却又意义非凡的时光。李庄地处偏远,物质匮乏,没有电灯、自来水等基本生活设施,物价飞涨,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林徽因一家只能节衣缩食。而且, 川南潮湿的气候和连续奔波,使林徽因的肺病复发且愈发严重,她经常大口咯血,连续高烧不退,身体极度虚弱,只能长期卧床。尽管如此,林徽因仍坚持协助梁思成完成了全部书稿的校阅,并执笔撰写了五代、宋、辽、金等朝代的内容,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让中国第一代建筑学者的研究成果走向世界。与此同时,林徽因还在病榻上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哀愁与心境,创作了《十一月的小村》等作品,展现了她在困境中的精神世界和文学才华。尽管生活困苦、疾病缠身,林徽因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态度,与梁思成相互扶持,用幽默和坚强面对生活的磨难。儿子梁从诫曾问
林徽因(左四)、梁思成(左二)等在李庄
林徽因:“如果日本人真的打到四川来了,该怎么办?”林徽因镇定地回答:“中国念书人还有一条后路嘛,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那一抹诗意风华,那一份宁折不弯,曾经感动了无数国人,其中包括我。
几十年来,我不间断的收集、研究林徽因的相关文章和图片资料,目前已达数千篇之巨,越研究,越觉得林徽因值得研究。林徽因,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书法家,北洋内阁司法总长林长民的女儿;光绪皇帝的座上客、“公车上书”领袖梁启超的儿媳;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的妻子,才貌双绝,她为主角的“太太的客厅”把当时的中国文人一网打尽。更重要的,她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汉白玉浮雕的主要设计者。著名诗人徐志摩、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和林徽因的情感故事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生花的奇美素材,更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孜孜追求的偶像。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我曾经去过多次,唯有建筑师林徽因的墓一年四季鲜花不断,着实令人感动、令人唏嘘、令人着迷,毫不掩饰,我自己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林徽因迷。
林徽因在建筑和文学领域的成就令人敬仰,她为了保护中国的古建筑,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她的那种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吴城人民守护古镇、传承文化的精神不谋而合。想象着如果林徽因来到吴城,她一定会被古镇的古建筑所吸引,会用她那细腻的笔触描绘吴城的一砖一瓦,会用她的专业知识为吴城古建筑的保护出谋划策。她的才情和智慧,会为吴城的文化增添一抹更加绚丽的色彩。
站在吴城的土地上,畅想过去与未来,那些抗日的烽火、台儿庄的硝烟、章亚若的故事以及林徽因的才情,都化作了吴城的精神财富。它们激励着吴城的人民在新时代继续前行,守护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
吴城,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将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牵手共进,砥砺前行。
吴城采风的作家团队,左七为著名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中为作者
(作者系《今日国土》杂志社社长)股票配资平台大全
发布于:北京市鼎坤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